青海地大物博,许多人烟罕至的无人区,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孕育了大量的生命,其中就有人们最熟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号称“高原精灵”的偶蹄类动物——藏羚羊。
原本藏羚羊栖息在远离人烟的高海拔地区,素来与世隔绝,自由繁衍。但是20世纪80年代,因藏羚羊皮毛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致使大量对藏羚羊的非法偷猎,使得该物种濒临灭绝。藏羚羊的濒危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2000年国家专门成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力巡视防止偷猎发生,并对藏羚羊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园!
科技寻踪藏羚羊 不必再跋山涉水
为了进一步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国家在三江源保护区设立了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等多个保护站,形成以点连线,交织呼应的保护网格。但是,三江源地区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环境相当复杂,仅五道梁保护站管理的辖区就有1.5万平方公里,其中还穿插了8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
过去单纯依靠人力进行生态巡护工作,不仅面临人员少、车辆少、路难走等难题,还存在大量人力覆盖不到的盲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十分困难。例如卓乃湖保护站,是为藏羚羊产羔季保驾护航的一个站点,其遭遇的一大困难就是路况,尤其是夏天雨季天气炎热,冻土层融化,车辆行驶会遭遇陷车,可谓是步履维艰。
而在数字化治理大行其道的今天,能不能借助科技化手段,弥补人力的短板,帮助人类更好地守护藏羚羊?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引入了大数据、光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了覆盖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监测体系。
通过数据共享,包括视频监测系统在内,三江源保护区布设的各类生态监测地面站1000余个,涵盖野生动物监测,以及植被覆盖与生物量、水域面积、积雪、草地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状况的全方位监测。每一个监测点负责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传输专网传输给统一管控平台进行分析。为此,青海移动联合华为打造的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络,可以保障数据快速、高效、安全地传输,为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高清视频监测保驾护航。
与光共舞 联手打造全光运力“信息高铁”
三江源保护区面积达到了19.07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平台连接上千个监测站,这些站点每天累计产生数十TB的庞大数据。如果没有强大的“运力”,在回传的过程中一旦遭遇拥堵或延迟,都会对数据分析与决策造成严重干扰。比如每年藏羚羊在长达1000公里以上的迁徙过程中,准确实时的数据可以帮助管理员提前预判它们途径哪个路口,需要获取哪些帮助,而数据延迟会使管理员与迁徙羊群失之交臂,更无从帮起。
青海移动和华为联手打造的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络具备低时延、大带宽和高可靠性三大优势。在时延方面,华为通过OTN、OXC、ASON 2.0等多项技术输出,助力青海移动打造了“市(州)内/西宁-海东1ms、省域5ms、泛甘宁枢纽群5ms、全国20ms”的“1-5-5-20”超低时延圈,实现监测采集数据从三大园区向青海移动高原大数据中心高速传输,使得时延整体降低了20%-40%,避免了数据“迟到”造成的误差。
在带宽方面,青海移动以光纤通信为基干,结合国产卫星通信链路全覆盖的思路,推进了千兆光纤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实现了三江源共12个乡镇和5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并针对扎多、玛多、玛多等重点区域从百兆宽带向千兆宽带提速,以千兆光网+全光运力默默守护中华水塔。在可靠性方面,华为利用四级物理层安全防护、端到端硬隔离传输,以及提供支持量子秘钥的创新安全接口等方式,极大增强了网络安全性和加密度,使得网络可靠。
青海移动与华为携手“追光”,让高品质全光运力成为了连通三江源全境的“信息高铁”,为三江源连接起分散多地的生态监测点,再把实时监测的数据快速无损传输到西宁算力中心,这与国家重点推进的“东数西算”战略高度同频。未来全光运力网络就像水网一样,可以实现算力的“一点接入、随取随用”,让算力这一全新生产要素高效流转,以确定性运力释放无限算力。
不久后的将来,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在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络的加持下,分布三江源保护区的信息化监测技术将帮助人类共同守护藏羚羊。它们繁衍生息,数量不断攀升,在三江源这片辽阔的土地自由驰骋,重现出“万羊齐奔”的壮丽画面,与人类和谐共生、融洽共处,共赴美好未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