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

新世代车型将驾驶乐趣提升到全新维度,采用全新的车型架构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充分体现了宝马的DNA。

图片[1]-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新世代将驾驶乐趣提升到全新维度,采用全新的车型架构和全新的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充分反映了宝马的DNA。”4月23日,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宝马集团驾驶体验高级副总裁米希亚尔·阿尤比博士在接受包括旺旺屋在内的小范围媒体采访时表示,BMW新世代的问世是宝马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标志着宝马实现了智能驾趣的飞跃。

图片[2]-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宝马集团携旗下三大品牌BMW、MINI与BMW Motorrad超30款新车型与多项首创新技术亮相。

从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带来的智能驾控技术,到首创BMW新世代智能超感座舱和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驱动的人机交互创新,宝马集团以前沿科技演绎电动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

图片[3]-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米希亚尔・阿尤比和宝马中国研发中心自动驾驶副总裁裴一凡一致认为,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的灵魂和DNA。

新世代车型对宝马而言意义重大,它将驾驶乐趣提升到全新维度,采用全新的车型架构和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充分体现了宝马的DNA。

宝马在驾控系统设计和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从纯机械底盘到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新型底盘系统,再到如今的“驾控超级大脑”,宝马不断进化。

据米希亚尔・阿尤比介绍,“驾控超级大脑”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首次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使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实现了对车辆整体动态驾驶的高效全盘思考与处理,其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了10倍。

“作为一家360°全方位科技公司,宝马将创新无缝融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将工业制造与数字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如今,我们正将智能纯粹驾趣提升至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集团的创新成果就是新世代,以宝马独特之道,创智能未来出行。人工智能赋能、驾驶动态、动力总成、电池技术、操作理念、数字化和生产——新世代在每一个维度上都代表着全新一代产品。

新世代是宝马面向未来写的一本新书,为大家呈现更智能、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未来豪华出行。”齐普策说。

图片[4]-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在当今的汽车行业,智能汽车、辅助驾驶、娱乐系统等热点层出不穷。然而,宝马始终坚守其对纯粹驾驶乐趣的承诺,并不断将其推向新的高度。

以BMW新世代车型为代表,宝马将全面开启强大产品攻势。2025年,宝马集团计划在中国推出10余款新车型;2026-2027年,将推出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20余款BMW新车。

受访人:

图片[5]-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宝马集团驾驶体验高级副总裁 米希亚尔·阿尤比博士

图片[6]-宝马集团米希亚尔·阿尤比:动态操控和驾驶体验是宝马集团的灵魂和DNA-旺旺屋

宝马中国研发中心自动驾驶副总裁 裴一凡

以下为采访内容

燃油车技术移植到纯电车型的解题思路

问:“驾控超级大脑”和BMW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适用于纯电车型,是否也适用于燃油车?是否能实现与电车相同的性能表现?

米希亚尔·阿尤比:宝马在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驾控系统上,已经积累了30年工程研发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但把这些技术移植到纯电车型上并不容易。首先,纯电车型更重。另外,燃油车有一个扭矩传递的过程,从发动机传到动力系统再传到轮胎上有延迟。延迟中就有时间做协调和调校。但是纯电车型没有延迟,马上就传递到轮胎,因而驾驶体验要求复杂得多。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我们研发了“驾控超级大脑”。

当然,这个新的功能得到了验证之后,相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设计同样可以沿用到其他的驱动形式。同样的技术在不同驱动形式车型上有不同的方案和特色。

遵循技术开放性原则,新世代车型的创新技术将应用于BMW未来所有车型,但是根据不同的驱动系统会做有针对性的调校

问:油车质量是比较集中的,电车质量低且分布在整个底盘上,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如何平衡横板断量?

米希亚尔·阿尤比:重量分配和力量传递是关键问题。对于电车而言,惯性冲击力从轮胎先传递到电池,再往前悬去传递,这样一个力量传递过程和方向非常重要,比重力集中在电池上更为重要一些。

刚才我们解释Deflection Line就是这样的考量。为了保持全车平衡,前后轴配比约48:52。如果是油车重量主要集中在后边,包括传动系统、变速箱。部件没有完全固定住,对于全车稳定性也是不利的。

纯电车型电池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其实更稳定,这也体现出“驾控超级大脑”的作用。

精准操控与人性化体验的平衡之道

问:BMW驾趣概念车转向角度、扭矩都是可控的,这样的功能是不是可以用到量产车上?

米希亚尔·阿尤比:智能化是一定的,但具体的技术方案对不同车型有区别,BMW驾趣概念车只是一个测试平台,在极限条件下测试“驾控超级大脑”。第一款新世代车型BMW iX3,灵活性和精准度都达到全新水平。您会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司机,但这其实仰赖“驾控超级大脑”的作用。用户体验非常好,(宝马集团)董事会成员试驾新世代车型,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司机。

问:BMW驾趣概念车转弯基本没有侧倾,漂移基本不踩刹车,车辆精准度高。但对热爱驾驶的人来说,似乎更享受车辆出小错、自己修正的乐趣。当程序和算法让车辆过于精准时,驾驶乐趣是否因此丧失?

米希亚尔·阿尤比:车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现在有了新的能力和设计之后让汽车操控非常完美,驾驶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驾驶已经接近极限。以前,车可能会左右摇摆或者轮胎擦地发生很重的摩擦声,提醒司机车辆可能失控,赶紧提高警惕。但是,现在出现这种非常完美操控,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希望用线性的方式让司机察觉到接近极限了。比如有侧倾风险,在入圈的时候开始非常顺滑,突然一下轮胎跟地面失去接触了,如果发生这样非线性的变化,对于驾驶体验和安全都是不利的。

我们还强调“驾驶在环”,司机始终是第一责任人,要感知驾驶状况。驾控系统以线性方式让司机感知车辆的动力和驾驶操控情况。所以路面反馈非常重要,要及时收集信息,提醒司机及时调整车辆状态。

问:目前宝马车型有ECO、SPORT等四种驾控模式,未来模式是否会更加丰富?

米希亚尔·阿尤比:宝马提供多元车型阵列,有追求极致性能的M品牌,还有BMW品牌等。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是一个概念验证车,“驾控超级大脑”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适用所有车系和车型,但是不同车系和车型DNA是不一样的。比如,M性能和高性能车和BMW车型同样是运动模式,操控逻辑不一样,具体技术细节也会有不同。“驾控超级大脑”可以支持所有模式。

问:随着驾驶辅助高度发展,驾驶员逐渐变成乘客,在这个阶段如何保持驾驶乐趣?

米希亚尔·阿尤比:如果在大城市里面开车,车流非常密集,经常堵车的时候,你用驾驶辅助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偏远的地区,在山路上可能自己开车会更加的享受。这两种模式是共生共存的。

某些场景要依赖驾驶辅助系统,有时候希望自己享受驾驶的过程,当这两种技术共生共存的时候,驾驶乐趣可能更加纯粹、更加突出。

新技术研发的考量,一切要以用户的安全和感受为中心

问:部分厂商已在使用或预研线控转向技术,宝马集团未来对该技术有何考量?

米希亚尔·阿尤比:25年前宝马开发了自己的第一款线控转向,后来我们还开发了摇杆线控转向(Joystick Steer-by-Wire),这种操控感就像玩游戏一样方便,甚至小孩都能轻松上手。方向盘连接轮胎接触到地面,如果采用线控转向实际上就把这个连接切断了。电子模拟轮胎和地面的相互作用,但是没办法精确获取地面信息,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地面湿滑,可能感受不到地面反馈。

经过20多年的研发,技术已经有很大提升,转向能精准传递,也及时感知地面反馈。但从驾驶感受和操控来看,目前要用线控转向还不是特别理想。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和市场条件具备可能会使用这项技术。但对于宝马来说,追求纯粹驾驶乐趣和操控感受,需要有非常直观真实的轮胎和地面接触感受。

裴一凡:我负责电控系统,很长时间从事相关的开发工作。这方面需求很强劲,我们在努力满足需求,开发解决方案。但是迄今为止用模拟的方式来实现转向信息传递和路面反馈,依然并不完美,我们一切要以用户的安全和感受为中心,所以在得到非常完美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不会把它推出来。

问:“驾控超级大脑”对高级驾驶辅助较普通L2有何提升?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做主动悬架提升驾驶体验,宝马是否会加入该技术路线?

米希亚尔·阿尤比:新世代车型配备了四个“超级大脑”,4台高性能计算机即“超级大脑”负责整合4大核心用户功能:车载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动态控制系统,以及车辆进入、空调与舒适体验等基础功能。“驾控超级大脑”负责驾驶动态控制系统。驾驶辅助由其他的“超级大脑”负责。

12年前,我们就开发了好多款主动悬架系统,主要是能够对偏角和侧倾角主动进行控制。效果不佳,因为轮胎会发生非常频繁的震颤。

当时发现路面摩擦力比较低,主动悬架效益能够体现出来。但是如果路面非常粗糙,这个时候轮胎就会震颤,轮胎之间也缺乏协调,车辆会感觉震动很厉害。

(主动悬架)确实对于稳定车身有一定帮助,但是导致坐在车里震颤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当时选择只保留滚动稳定系统,而且左右分离,这样效果更好一些。一方面,我们追求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实际需求。从创新角度来说,可以选择非常炫的科技,辅助驾驶或者主动悬驾等,但实际开起来有很多要素要考虑,包括质量、车身抖动、安全性等,必须要通盘考虑才行。如果只是展示这个技术,用概念车来做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使用中必须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1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